找到相关内容370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是和平主义的宗教吗

    不是现象界的实力表现。  不过,菩萨为了适应各类众生的根性及各种环境的需要,化现的姿态是可以活用的,比如华严经善财童子的五十三之中,就有从事于烽火战争及严刑峻法的菩萨;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应化身中,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0950446.html
  • 一心敬慎是入佛法大门之锁钥

    心渴仰法益,则能专注忆念,唯恐稍有漏失,如此摄念专注,念兹在兹,必能速入佛法,与其相应。  因此,一心敬慎,是入佛法大门之锁钥。昔日善财童子为成道业,游历诸方五十三,不畏艰苦,恭求法益,对诸善知识无有...

    见畴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2753714.html
  • 初衷如故 译作斐然——记任杰老师生平事迹

    《华严经》。其宿植徳本,当抄到善财童子五十三章节时“顿有所省”,即发有“尽未来际得常亲近大善知识”的意愿,宿植“与佛生欢喜,心常欲出家&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0854311.html
  • 不读诵华严经 不知佛家之富贵

    一开始出现,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和神秘感。 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的故事,在佛教界广为传诵。因为他为佛教界的青年树立了一个好学上进,求法若渴的学习榜样。他寻访学,百城烟水,为了佛法,学无常师。也就是...

    正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72355824.html
  • 袈裟衣的表法

    的境界提升,升到天堂,乃至极乐世界。  佛弟子心地清净、平等、真实,看世、出世间一切法都平等,个个第一,没有第二。《华严经》善财童子五十三中,每一位善知识的成就都第一。《楞严经》二十五圆通章,二十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3158999.html
  • 学佛的根本:菩提心

    我们修学佛法是要学佛的“觉”,非单靠那些仪式、仪轨可成。因而我们学佛必须具正知正见,最重要的就是要有“菩提心”。经云:“忘失菩提心,修诸善业,是为魔业。”由此可知:只有发了菩提心,才能与佛菩萨相应;如没有菩提心,纵使修禅、修净、修密、修慧,还是道道地地的凡夫、外道。《华严经》里讲得很清楚,普贤菩萨答普慧菩萨二千行门里的第一重点,就是说菩萨所依者是菩提心。善财童子在五十三求访善知识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5161646.html
  • 名士之山

    佛塔,更是令人生发思古之幽情。  这里不得不把乾隆当作名士看待,这位皇帝的骨血中确实有名士的内质,他一生游历无数,但花山对于他,是个永难忘怀的地方,为了他的到来,花山上又多出一景,那就是“五十三”。  “五十三”取自佛经“五十三参见佛”之意。记得当年乾隆要游览花山山顶莲花峰,而又没有通道,只能高山仰止。为了实现这位皇帝登达莲花峰的愿望,就在一天夜里,花山大小和尚倾巢而出,一夜之间就在大块...

    徐卓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0166578.html
  • 两知室随笔

    治其末,即儒者曰自诚明,佛法曰悟后起修也。善财童子已入大智文殊之门,仍复五十三方获究竟圆通者,即属此类。   一般之人,未获根本大智,以衣食奔走,先事百工技术,以谋生计,日积月久,世智辩聪,...

    慈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4369316.html
  • 八种后悔

    八种后悔 过去有一位云居大师,曾经说过人事上的八种后悔,劝告我们:不要轻忽蹈陷,这八种悔事是: 1、逢师不学去后悔: 善知识难遇难求,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,一句真实话,就足够终生受用,象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,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,都是因爲经师易得,人师难求。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,却不知道好好亲近学习,等到机缘流失,徒然悔憾不已。 2、遇贤不交别后悔: 古人说:“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476493.html
  • 人事十后悔

    昔日云居禅师,曾经说过人事上的十种后悔,劝告我们不要轻忽蹈陷,这十种悔事是: 1.逢师不学去后悔:善知识难遇难求,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,一句真实话,就能够终生受用,像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,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,都是因为经师易得,人师难求。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,郤不知道好好亲近学习,等到机缘流失,徒然悔憾不已。 2.遇贤不交别后悔:古人说“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”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578876.html